| 
 
 
 | 
       
        
         | > “建立模型法”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2009/12/14 |  
       
        
         | 资料类型: | 教(学)案 | 文件大小: | 96.8 KB |  
         | 来 源: | xwq2收集 | 资料点评: |  |  
         | 下载条件: |  | 下载链接: |  下载 |  
       
        
         | 
           
            
             |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从近几年必威这个网站怎么样 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呈逐年升温的趋势。由于化学平衡内容抽象,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然而,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建立具体的思维模型,会使问题简单、明了化,这种方法我将其称为“建立模型法”。下面本人结合近两年必威这个网站怎么样 谈谈“建立模型法”在化学平衡一些问题中的应用。 一、用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实际上,不仅各组分的浓度,其他物理量也均保持不变。然而,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将被破坏并发生移动,平衡移动则导致一些物理量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式去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若平衡移动必然导致某物理量发生改变,则一旦反应混合物中该物理量不再改变,说明可逆反应已达平衡。如,对于合成氨反应,恒温恒容时,平衡移动必然使总压改变,则当总压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而对于反应H2(g)+I2(g) 2HI(g),恒温恒容时,平衡移动总压不变,则不能根据总压来判断反应已达平衡。
 例1.(08年江苏,有删减)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 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放热)。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  
             |  |  |  
       
        
         |  |  
         | * 声明: 本站所收录资料、评论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