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高考化学热点: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甲流感的共性知识点—蛋白质?2010/4/21 | 
         
       
       
      
       
        
         | 资料类型: | 
         单元、专题训练 | 
         文件大小: | 
         161.5 KB | 
         
        
         | 来 源: | 
         原创 | 
         资料点评: | 
          | 
         
        
         | 下载条件: | 
          | 
         下载链接: | 
          下载 | 
         
       
       
      
       
        
         
          
           
            
             命题范围: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甲流感的共性知识点—蛋白质 一.背景资料 1.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9年10月7日宣布,三位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A. Steitz)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Ada E. Yonath)因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该奖项。 核糖体(Ribosome),细胞器的一种,为椭球形的粒状小体。1953年发现于植物细胞,1955年发现于动物细胞,又称核糖核蛋白。核糖体无膜结构,主要由蛋白质(40%)和RNA(60%)构成。核糖体按沉降系数分为两类,一类(70S)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菌中,另一类(80S)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 他们有的漂浮在细胞内,有的结集在一起。 2.甲流感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甲流感的共性知识点—蛋白质 一.背景资料 1.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9年10月7日宣布,三位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A. Steitz)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Ada E. Yonath)因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该奖项。 核糖体(Ribosome),细胞器的一种,为椭球形的粒状小体。1953年发现于植物细胞,1955年发现于动物细胞,又称核糖核蛋白。核糖体无膜结构,主要由蛋白质(40%)和RNA(60%)构成。核糖体按沉降系数分为两类,一类(70S)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菌中,另一类(80S)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 他们有的漂浮在细胞内,有的结集在一起。 2.甲流感
  | 
             
            
             | 
               | 
             
           
            | 
         
       
       
      
       
        
          | 
         
        
         | * 声明: 本站所收录资料、评论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