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高三化学总复习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时作业(共3课时)?2012/10/15 |  
       
        
         | 资料类型: | 一课一练 | 文件大小: | 427.35 KB |  
         | 来 源: | hzh674572346整理 | 资料点评: |  |  
         | 下载条件: |  | 下载链接: |  下载 |  
       
        
         | 
           
            
             |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时作业共3课时 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
 (  )
 A.空气(混合物)、C2H5OH(醇)、H2SO4(离子化合物)、CO2(非电解质)
 B.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强电解质)
 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
 D.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有机物)、CH3COOCH3(酯)
 [解析]A中硫酸是共价化合物;C中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溶于水后只生成碱的氧化物);D中NO2不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溶于水后只生成酸的氧化物)、CO是无机物。故A、C、D错误。
 [答案]B
 2.下列各种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析出白色沉淀
 B.加热胆矾得到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
 C.电解质溶液导电
 D.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入乙酸铅溶液,析出白色沉淀
 [解析]A项为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B项为胆矾失去结晶水,是化学变化;C项为电解质的电离,是化学变化;D项为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
 [答案]A
 3.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而不是根据酸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所以①分类错误;有无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差别,所以根据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②分类正确;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颗粒大小,将其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而不是根据丁达尔效应,所以③分类错误;根据吸热或放热,即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所以④分类正确。分类合理的是②④,即B项正确。
 [答案]B
 
 |  
             |  |  |  
       
        
         |  |  
         | * 声明: 本站所收录资料、评论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