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必修2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案2007-10-1 |  
       
        
         | 资料类型: | 教(学)案 | 文件大小: | 83.4 KB |  
         | 来 源: | ch5981108收集 | 作 者: |  |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普通) | 适用学校: | 不限 |  
         | 下载条件: |  | 下载链接: |  下载 |  
       
        
         | 
           
            
             |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2、能力目标
 通过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诱导探究法、练习法、实验启发等。
 教学用具:互动式电子白板。金属钠、镁条、铝片、1 mol/L HCl、1 mol/L AlCl3、3 mol/L NaOH、6 mol/L NaOH、3 mol/L H2SO4、MgCl2液、水、砂纸、镊子、滤纸、试管、胶头滴管、小烧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从前面我们所讨论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关系可知,核电荷数不同的碱金属之间及卤族元素之间,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那么,在其他的核电荷数不同的元素之间,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关系或规律呢?
 [板书] 2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  |  |  
       
        
         |  |  
         | * 声明: 本站所收录资料、评论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  
 |